近海潜在致灾生物暴发风险与灾害防控
2020-02-06
为筛选潜在的底栖生物,选择典型海域长江口作为研究海域。项目五团队根据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长江口近海环境变量和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逐月调查数据,进一步分析潜在的致灾生物。已有结果表明,底栖生态健康状况以及与富营养化有关的环境因子均呈现出明显的从河口(或近岸)到远海的空间梯度分布,表明研究海域处于富营养化的压力下;此外,发现了两个主要的受扰动海域,一个位于长江口东部,另一个在浙江近海东部,可能是由于长江冲淡水所导致。后续,将深入分析长江口海域底栖生物数量的长期变化趋势,并耦合环境因子分析,筛选引起底栖生物数量变化的关键环境因子。在选取典型海域分析潜在致灾生物的同时,还对多个海域的底栖污损生物状况进行了调查,初步发现,2019年11月份薛家岛凤凰岛养殖基地的主要污损生物是苔藓动物(大室別藻苔虫)和绿藻(主要是石莼类的),12月份调查中紫贻贝和藻类(绿藻和红藻,红藻种类较多)则是主要的污损生物。
长江口近海M-AMBI和底栖生态状况的空间分布格局
附件: